2021年9月27日 星期一

這片大海最可怕的力量-內在原力

初次看到內在原力的標題,不曉得是在談什麼內容,作者愛瑞克解釋內在原力是透過有形或無形的影響力,進而引發他人幫助自己完成事情的能力。看了解釋,我想到一個很好的例子,《航海王》漫畫頂上戰爭的情節是魯夫要救即將被處刑的哥哥艾斯。在魯夫救艾斯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戰友幫助他,甚至後來白鬍子團長叫部屬全力支援他。七武海中的鷹眼心裡想,魯夫最可怕的不是招式和能力,而是能讓在場的人一個接一個站到他那邊,他擁有的是這片大海最可怕的力量(561話)。 愛瑞克在書中介紹了九個設定(思考方式),認為只要照這九個設定待人處事,就可以獲得內在原力,詳述如下: 一、一人公司 把自己當成公司來經營 愛瑞克認為「以終為始」是行為的核心,先思考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願景),再做相對應的行為,最後才會擁有相對應的東西(Be→Do→Have)。就像蒙格所說:「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他。」 當自己有了前述的願景,就要對這個願景負全責,就好像自己是一家公司的老闆,不可能在上班的時候打混摸魚,因為成敗都在自己身上。而身為老闆,也要有執行能力、財務能力、行銷能力、技術能力等全面的能力。當我們愈為自己負全責,就愈容易得到身邊的助力。也就是天助自助者,自助人恆助之。 二、三種工作 人生可長可久的工作組合 查爾斯韓第認為,人生需同時從事三項工作來保持各方面的平衡。第一是賺錢討生活的工作;第二是無償工作,通常是指無償的服務,例如淨灘或到學校當導護志工;第三是自我實現的工作,例如一個渴望成為攝影大師的人,就會在討生活之餘努力創作並發表。 最好的情況,是做一個具備這三種性質的工作。假使沒有這種條件,也需要做無償工作和自我實現的工作。因為無償工作和自我實現工作可以強化在賺錢工作上學不到的能力,還會藉此累積不同的人脈。在《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這本書,也提到在(賺錢)工作之餘,從事有意義的活動,反而比待在家滑手機得到更充份的休息,並可獲得心理的能量。 三、利他共贏 利他的比例隨年齡遞增 沒有人喜歡與自私自利的人相處,做事以利他又利己的思考方式,最能獲得團隊加乘的效果。有人會以為利他就是吃虧,其實很多事可以有雙贏的選項。這也是《無限賽局》書中的思想,不爭一時的勝負,而是長久把餅做大,讓大家都獲益。 利他的比例隨年齡遞增的意思是,如果20歲,就將心力/時間設定為20%利他;30歲的人,就就將心力/時間設定為30%利他。我想應該是因為隨著年紀愈大,能力愈強,就愈有利他的責任。而且年紀愈大,事業也會愈來愈需要團隊合作,非一人就能完成。 四、成功方程式 新世代需多加防護罩 日本經營之聖,稻聖和夫認為成就 = 熱忱(1至100) × 能力(1至100) × 思考方式(-1至1),思考方式是正向(樂觀積極)或負向的態度。愛瑞克認為新世代的成功方程式是成就 = 熱忱 × 能力 × 思考方式 × 成功者的防護罩 × 人際槓桿。其中防護罩是指能過濾一些負能量,不被負面的雜音影響,人際槓桿詳見下節。 五、站對地方 人際網路放大成果的效益 以前的方法是努力把產品「推」薦給別人;網際網路時代,要用社群媒體或人際網路把人吸引,「拉」過來。愛瑞克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應能站出來,讓自己成為人際網路的結點,如此自己的努力就能被更多人看見;成為結點的同時,也會認識許多別的結點人物,又可以再放大努力的效果。 我之前常看一個youtube直播(都是下班看重播),叫游庭皓的財經皓角,我很尊敬而且佩服游庭皓,可以每個工作日直播半小時,分享財經的知識和資訊。直播不難,但維持二年還要每天言之有物非常困難。因為他做到這樣的努力,不到30歲就出了書,而且常上財經節目分享心得。他就是一個勇於做為結點的人。 六、無限思維,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彭明輝說:「生命是不間斷的累積過程,不會因一時的際遇而毀了人的一生。」標題的無限有兩個意義,一是前述的無限賽局利他思維,二是成就是長久累積的。當我們看過了解許多成就非凡者的經歷,就會發現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我們往往只看到成功的表現,沒注意到背後的磨難。 以我熟悉的攝影領域為例,著名攝影家周慶輝曾去拍攝樂生療養院,因病友不願被拍,他長達半年不裝底片,以便讓病友習慣快門聲;後來也在療養院附近租房子,和病友長期相處,才能拍到最自然的照片。其實藝術創作都是累積、磨出來的。 愛瑞克鼓勵每個人一定要累積自己的作品,而作品是什麼就看自己的願景。作品可以是書、畫作,也可以是公司、受啟發的學生或是子女的品格。不要說沒有作品,而是要努力生出一個,然後再作出第二個、第三個,就會有代表作。 七、沒有壞事,找出壞事背後的好事 俗話話打斷手骨顛倒勇,愛瑞克曾摔斷二隻手,反而讓他練習左右開弓(★註),而且努力鍛練身體。他爸爸常常載他去醫院,也讓他們感情更好。以我自己為例,去年曾工作被調到台東,原本覺得很辛苦。因為我住桃園,坐火車單趟的時間都可以去韓國了。結果過了一年後,台東反而成為我最愛的城市。 這段話的另一層意義,是很少真正的壞人。人做出壞事,常是在某些情境下運作的結果。米爾格倫的電擊實驗或是史丹佛監獄實驗,發現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在特別的情境下做出壞事。既然別人不是壞人,就可以用更高格局來包容這些壞事。 八、包容力 開啟無限力量的萬用鑰匙 普通人很喜歡對不理解的人貼標籤,例如覺得客家人就是很省,或是不願理解身心障礙者的處境。愛瑞克鼓勵大家去認識LGBT,因為他們其實占了5-10%的人口。我聯想到的族群是外籍移工。我認識一位攝影師曾在美國唸書,他說美國人對他沒有歧視,而是壓根沒有「視」。台灣的外籍移工似乎也有這類處境,移工的人口約70萬,但幾乎很少有台灣人跟他們做朋友,一起出遊,一起吃飯。如果我們多去認識移工,是不是可以發現不同文化的美好之處? 九、常保初心 你是誰比做什麼更重要 這點是總結,回到第一點講的以終為始,Be→Do→Have的概念。愛瑞克認為要找到自己的天命,也就是熱忱和能力優勢的交集,並集中投入時間,才會加速成功。一般人認為要同時做很多事才會成功,但成功是不斷精進一件事,讓量變產生質變。所以李國修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我的想法是,「一件事」在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定義,例如50年前的攝影師,只要把攝影技術練好就可以。現在的攝影師,除了拍照以外,可能還需要後製、行銷、做網頁、色彩管理、做相本、拍影片,甚至要理解攝影史。時代愈前進,「一件事」會更需要不同領域的知識整合。所以不能有「我只要會這個就好」的心態阻礙自己的學習 。 小結: 這本書的作者閱讀了大量經典,並整合出裡面的菁華。例如《與成功有約》裡的以終為始,《無限賽局》中的永續思維。所以閱讀這本書,就能理解很多大師的思想。在寫作部分,我覺得很有趣的點是有一章專門摘錄各章的「金句」,可能是作者將學生設定為受眾之一,希望便於學生吸收。如果我高中的時候閱讀過這本書,應該會對人生造成不小的影響。光是利他還有無限思維,就是現在的教育很少強調的東西。 書裡還有一個優點是各章最後的行動清單,可以藉清單來檢視目前是否已做到內在原力的設定。希望看過摘要感興趣的人買原書來看,如果能同時看航海王效果更好。 推薦星等:5/5 ★★★★★ (★註)書中提到訓練左手強化右腦的部分有爭議,因左右半腦有胼胝體相連,訊息交流只需千分之一秒,難以單獨訓練左腦或右腦。


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

這是我第二次摘錄闕又上老師的著作,第一本是關於他對台積電的了解和未來發展的評估,藉此了解一個優秀企業的長相(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這本為「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則是談理財的基本觀念。個人沒有理財觀念,是窮自己;政府沒有理財觀念,則會窮全民。以下摘錄我看到的五個重要觀念:

一、建立投資哲學
如果問你,投資打算一年預期獲得多少報酬?有人可能會說愈多愈好。但其實這就是尚未建立自己的投資哲學。不同的投資方式有不同的風險,也有不同的報酬率。如果沒有建立對投資的一套基本看法,面對市場波動的時候就容易沒有紀律追高殺低,明明在做短線,套牢就說是在存股。

例如有人的投資哲學是不可能打敗大盤,也不可能預測市場,所以他的做法就是定期定額買大盤的ETF。投資哲學沒有標準答案,是隨個人的資金量、風險承受程度,還有大量的閱讀和實戰去建立起來的。認為不可能打敗大盤的人,也是研究了非常多歷史數據才建立自己的投資哲學。闕老師有提到一本「投資金律」,裡面介紹的四個重點:投資的理論、歷史、心理和產業,是建立投資哲學的重要四個面向。

二、持有成長性的資產
書中舉例老張老王的故事,老王為了穩定低風險,只投資公債;老張則是買標普500(美國500大公司)的指數基金,兩人都從1959年開始投入十萬美元。雖然老張短期內的波動較大,而且一開始的股息少,但過了三十年,老王資產總價值是34萬美元,老張則有112萬美元。

有人在投資理財的時候,認為安全最重要,絕對不能有任何風險,所以只放定存。可是定存真的沒有風險嗎?目前定存利率約0.8%,而通貨膨脹一年約2%,所以其實定存有100%的虧錢風險。放在定存短期很安全,但長期的風險非常高;投資股市則是短期的波動很高,但長期是穩定向上的(例如0050成立以來年報酬率約7%)。定存和現金絕對有必要,但同時持有成長性的資產,才能讓錢不會愈來愈薄。

三、做好面對波動的準備
市場絕對會波動,而且波動很大。巴菲特說,如果你沒有辦法承受50%的波動,就不要進來股市。既然波動一定會發生,闕老師說常見有三種處理方式:(一)順應他:做好資產配置的準備,波動就波動吧,很少停損。(二)駕馭他:有時做多,有時做空來減低波動,而且反而利用波動大賺一筆,這需要很專業的技術。(三)用直覺賭一把:沒有投資哲學和投資策略就會變成這樣,往往就會追高殺低。

這邊多談一點巴菲特如何順應波動,他估值的能力非常強,不會因為股價的向下波動而賣出停損,如果他發現公司的營運狀況出了問題,他才會賣出。他少停損的話,一來是可以降低實際的虧損(要賣掉才會實現損益),二來是殺進殺出只能吃到碎雞肉,但是一直持有就能吃到全雞。所以巴菲特績效的可以贏大盤13個%,持續50年以上。另外他持有七類不同的資產(如股票、公債、浮存金、現金、廠房等)做為配置,把波動儘可能降低。

我必須強調,巴菲特不停損的前提是估值能力,因為股價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體重機(基本面)。如果不會估值又不確實停損,會去睡紙箱的。

四、資產配置的方法
巴菲特認為投資需要的能力是評估企業價值,還有如何看待市場價格(波動)。評估價值是非常專業而且困難的事情,還好現在已經有追蹤大盤的ETF,完全解決不懂估值的問題。至於波動,可以用資產配置來降低,以避免在股市大跌時心理壓力太大而做錯決定。闕老師先整理了六個資產配置常見錯誤。(一)沒有明確投資目標(二)資產比例分配錯誤(三)太聚焦短期的成長性(四)設定不切實際的報酬目標(五)過度更改資產配置的比例(六)從不更動比例。

具體的配置方法是防禦性資產=年紀,成長性資產=100-年紀。例如我今年28歲,可以投資28%在公債(★註),72%在股票;如果我75歲了,就投資75%在公債,25%在股票。但成長性資產不宜低於25%,要不然成長性會太低。

資產配置會降低波動,同時降低成長性,但在持續熊市的時候,可以用闕老師介紹的「神龍擺尾」。以70%標普500,30%公債配置為例,如果大盤這幾年持續下跌,累積跌超過38%以上,配置就轉為90%股票,10%公債。之後大盤慢慢漲回來,等到累積漲50%了,就再回到70%股票,30%公債。根據回測,如果1999年投入25萬美金,到2015年可以做2次神龍擺尾,會多獲利1萬9千美金。

五、政府如何改善基金管理
諾貝爾基金會曾經快破產,因為諾貝爾曾經規定基金只能放定存和公債。到新的管理員修改章程,才把300萬美元慢慢成長到4億美元。政府底下有非常多基金,例如勞退基金、退撫基金(公務員)、大學有校務基金,各部會也有管理一些基金。如果都用保守的方式管理又無法開源,就會一直吃老本,然後找藉口砍現職人員的退休金。

政府如採用較低風險的資產配置,就算是75歲老人適用的25%0050,75%美債,從1978至2018年,經過回測報酬也有10倍。而勞退基金這32年,報酬是原來的2.57倍。

除了資產配置以外,也可以開放退休金自選。政府可以設計幾個股債配置的版本,讓受薪人員勾選,例如我可以挑選退撫基金要75%存入0050,25%美債。等到我年紀更大了,就再挑選風險更低的版本。如此一來,才不會每個年齡層都用一樣的退休金管理方式,而且可以參與台灣的經濟成長,不要讓好企業都被外資買走。勞退金的設計是6%僱主提撥,加上6%上限的個人薪資自提(這部分可以延稅)。如果勞退基金績效變好,就會有更多人願意去繳自提的6%,就能充實勞退基金。

小結
這本書開頭就說明,不管是誰,無論一般市民、總統或國家,都要具備理財的觀念。就算再多錢,不懂管理就會愈變愈少。裡面提到的理財觀念很實在,也用許多數據和歷史的資料來回測實證。覺得比較不方便閱讀的點是用很多書信組成,書信往往有重複的內容。如果直接整理成幾個觀念,再重新架構,會更容易閱讀。

(★註)闕老師較推薦短中期(1-3年,7-10年)的公債而非長期的公債,因為長期公債受經濟政策影響,波動很大,而且目前的利率(約2%)也沒特別高。

推薦星等:4.5/5 ★★★★☆




這片大海最可怕的力量-內在原力

初次看到內在原力的標題,不曉得是在談什麼內容,作者愛瑞克解釋內在原力是透過有形或無形的影響力,進而引發他人幫助自己完成事情的能力。看了解釋,我想到一個很好的例子,《 航海王》漫畫頂上戰爭的情節是魯夫要救即將被處刑的哥哥艾斯。在魯夫救艾斯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戰友幫助他,甚至後來白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