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非理性效應

「非理性效應」的作者Daniel Crosby是一位心理學家斜槓金融專家,擅長用心理學的理論討論投資。這本書雖然是在探討投資的心理,讀者也可以把他當討論決策心理的書。書分為三部分:壹、從社會學、心理學了解人的限制。貳、討論影響投資行為(決策)的四個心理傾向,還有怎麼克服。參、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因為我自己也是心理學出身,傾向用比較簡單的例子來讓大家認識這本書。如果想知道更細節請閱讀原文。

壹、如果不先了解人,就無法了解市場。

一、建立敘事的能力

人類與其它動物的不同就是可以建立敘事,有共同的信念。例如動物無法理解貨幣的存在,但只要所有人都相信貨幣有價值,貨幣就有價值。連恐怖份子都相信美金的價值,他們可能會燒美國國旗,但拿到美金依然笑呵呵。所以金融市場的價值,是大家集體想像出來的。


二、大腦又老、又餓、又不耐煩

我們大腦的容量從十五萬年前到現在沒有太大變化,但現在的世界跟十五萬年前相比複雜太多。大腦也是身體中最耗能量的單位,而且不利做衝動控制,比較注重短期的成果


三、壓力會影響決策

根據葉杜二氏法則(Yerkes-Dodson law),壓力過低太無聊,或是壓力太高很焦慮都會影響行為表現。壓力適中才能有最好的表現或決策。所以尿急的時候,不要買賣股票喔。


貳、四種對投資不佳的心理傾向

一、所信即所見

一般都認為人可以客觀分析事實,但通常的情況是先相信一件事情後,再只去看支持這件事的證據,反對證據完全忽略。而且如果自己信念被打臉,通常不是認錯,而是更認為對方有錯。政治上有偏見,最多是投錯人;如果投資有偏見,就是跟自己的錢過不去。例如認定某股一定V轉,無視所有不利的訊息,就會失去停損機會變成大賠。


可以怎麼做?

承認自己的無知。其實購買ETF就是承認自己不知道什麼股票會漲,所以分散各買一點。可是這個承認自己不知道的行為,反而是最穩定獲利的方式。


二、保守不願改變

人傾向不要改變,例如選舉的時候,爭取連任的人當選機率比較高,因為大部分沒有政黨意識形態的人,不會有特別想改變。又可口可樂曾經研發出新的更好喝口味,雖然盲測的時候受試者比較喜歡,但正式推出後,就是無法賣得比原本口味好。你可以把人類想成懶懶熊,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人是不愛變動的。


可以怎麼做?

因為保守,一般人傾向只買自己國內熟識的股票。以台灣為例,做台股的人其實知道台股是淺碟市場,很容易被熱錢炒高。大家都知道美國公司有競爭力,但有多少人會去買美股呢?甚至放眼世界買個VT(全市場ETF)?


三、對故事敏感,對機率不敏感,且易被雜訊影響

在911發生之後,許多民眾減少搭飛機,變成長途開車旅行,風險專家估計911一年後,因轉為開車旅行的死亡人數,幾乎是911事件死亡的一半。人們在911之後,造成心理非常大的影響,不會想到恐怖攻擊或飛機失事的機率很低,遠比開車安全。現在因為資訊量太多,到處都是消息(故事),太多無謂的消息就是雜訊,會讓投資人忽略其實長期而言,股市上漲機率總是比較高。


可以怎麼做?

不要看新聞投資,免費的資訊已經轉過好幾手,該賺的人已經賺飽了。有耐心,長期投資可以避免很多短期雜訊的影響。之前新聞報導有個上校落跑到中國,他20年前買的台積電買500萬變成1.25億。有時候最簡單的方式(買了就忘記),就是最好的方式。


四、情緒先於理性

很多人開車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被後面的車按喇叭覺得不高興,但事後想想才覺得自己真的有錯(例如亮綠燈了卻因為分心沒開動)。情緒都是比理性分析先來的,而情緒容易影響判斷。史丹佛大學曾實驗找了大腦情感區受傷的人和一般人比賽賭博,結果一般人遇到挫折就更小心不敢冒風險,腦傷的人反而贏比較多錢。


可以怎麼做?

正面理解你的情緒,不想要打敗或壓抑他,才容易從情緒中平復。作者建議用沉思冥想來放慢思考,還有減低焦慮。另外可以建立一套規則(也就是紀律),作為投資判準,例如我只要虧10%必定停損。用規則將行為自動化,而非每次判斷,可以減低情緒的影響。


參、建立行為投資組合

作者並未明示資產要如何組合(例如股票幾%,現金幾%),而是提示一些建立投資組合的原則,供讀者自行運用。作者提到「反身性」這個觀念,可以理解成惡會加倍,善也會加倍,例如龐式騙局吸引了投資人的錢,讓局外的人以為公司真的有賺錢,從而吸引到更多資金;生活中的例子夫妻如果常吵架,這次的吵架又可以當下次吵架的原因,愈吵愈兇。但這個過度的回饋有一天也會崩潰,例如騙局被發現,或夫妻離婚。市場中漲得很兇,引起股民追高;或是因為大跌造成恐懼的殺低,也是很典型的反身性例子。


作者認為可以結合價值投資以及動能投資,理解反身性,投資一些被不公平評價而懲罰的股票(被殺得太低)。惡性循環結束後,就會轉變為善性循環,股價慢慢回來。作者建議打造一個兼俱主動及被動的投資組合(原話是多元分散與信念並存),建立紀律,並為泡沫做好準備。


肆、小結

第一部分對人類的心理學、社會學的介紹其實太少,而且對投資較少直接的影響。如果對第一部分有興趣,建議直接閱讀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


這本書我覺得最有價值是在第二部分,書中有非常多細節,值得花時間閱讀。如果大學唸心理系,那些知識大概在普通心理學及認知心理學都學過,但作者將他應用在投資上面。作者推導出來的結論,其實就是初學者學到的投資常識,我們閱讀原文可以得到的,是這些結論的推理過程。


第三部分建立投資組合的部分,覺得作者在趕稿,不像前面的章節邏輯清楚且在章節後提供摘要。他認為提出一個綜合價值投資與動能投資的方法,但並未說明清楚,也沒有舉實際的操作例子。但我至少建立一個觀念,就是可以想辦法同時運用價值投資與動能投資,得到更大的績效。這是我後續打算再找資料研讀的部分,如果有相關的書單歡迎推薦。


推薦星等:3.5/5 ★★★☆






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沒人看見你的好,你要懂得自己誇

本週介紹「沒人看見你的好,你要懂得自己誇」,本書的作者發現許多人在自我介紹還有說明自己成就的時候羞於表達,沒有自信(尤其是女性)。他們雖然做了很多辛苦的害的工作卻沒有人注意到。本書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如何破除自誇的心魔,第二部分則是介紹一些實務上宣傳自己的方式,還有會碰到的問題。簡述如下:

第一部 自誇的基礎

合格的沉默者

有些人雖然有優秀的能力和成就,可是在談到自己的時候就是會覺得不自在。例如有的人再討論朋友的時候都很樂意說朋友多棒,但是當講到自己的時候就不知道該講什麼,或是覺得自己的成果沒什麼了不起;也有的人雖然做了事,卻不願去邀應得的功勞。作者認為做一個合格沉默者,會對職業生涯造成傷害,例如錯過生意或是曝光的機會。

自誇術的支柱

一、自豪

把你的成就視為事實,並對自己的成就充滿熱誠。自誇其實就是陳述事實而已。做法是把列出自己具體的成就,例如列出自己這一年來的成就,每個月至少一個;列出這5年來最大的幾個成就;列出這一年來獲得的新證照或能力;請同事說出關於你做出的成果的意見;列出自己的統計數字,例如你管理多少人,在公司工作多久,工作價值可以換成多少錢。

二、 大聲點

大聲點並不是指說話的音量,而是提高頻率,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分享出去。大聲點也是用發言來幫助其他人,不只是幫助自己。例如勇於在會議中發言、或是在社群媒體中 宣傳(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在網路曝光的話)、或是每個月在電子郵件上和主管報告工作的成果。

三、運用策略

策略是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是想要什麼,知道受眾是誰,而且為了達成目標做好準備。要考慮自己想在什麼地方,什麼圈子得到曝光。只有弄懂自己想要什麼,還有想要的原因,才會找到自誇的動力。

第二部 宣傳自己及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用心設計履歷表、自傳、大頭貼、個人網站:在工作經歷上要盡量寫出細節,例如不要說我參與過某項計劃,而要說我曾帶領一個10個人的團隊,處理公司數據管理部門的計畫,幫客戶省下2萬元。在自傳方面,每個人都需要三篇,一篇長篇,一篇短篇,還有一用兩句話寫成的兩行自傳。這三種自傳的訊息必須一致。

二、獲得良好的第一印象:針對不同的受眾寫出不同開場白,例如針對高階主管、或針對年輕人、針對潛在客戶都要先寫好不同的開場白。不要想即興發揮,通常很容易犯錯。

三、推銷首重與受眾的關聯:如果寫信推銷自己,必須讓收信的人覺得你沒有浪費他的時間,要能拿出對方會感興趣的事物,或是會在意的專業能力。例如了解你的推銷跟他們有什麼關係對他們有什麼意義。例如要賣車的話,一定要知道對方的預算、有沒有小孩,了解對方的需求才不會浪費彼此的時間。

四、面對自誇的恐懼:別害怕其他人怎麼想,作者曾看到網路留言區酸民對她的批評,讓她介意很久。但她後來學習到在這個自由的時代,本來就不可能每個人都會認同你的看法。如果是建設性的批評,我們應該要很高興有人認真提出不同意見;如果是惡毒的酸言酸語,本來就沒必要當一回事。

五、如何請其他人為你自誇:請別人幫你宣傳的時候,必須把這件事包裝的很簡單,讓他們覺得幫你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例如把宣傳自己的短文事先寫好,請他們發表在臉書上。此外必須主動開口尋求支持,其實許多同事會和朋友樂意推薦你,但除非你開口請求,要不然他們不知道怎麼幫助你。我想到有個同事以前在網路媒體寫了評論,會主動請我幫忙分享,我也都樂意分享。有很多youtuber會在片頭希望觀眾訂閱並分享影片,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小結

讀完這本書,我首先想到的是,許多人其實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工作的價值,覺得自己的工作好像沒什麼意義。 以我在矯正機關工作為例,其實光是能讓5萬多人平安的待在監獄中,就是很厲害的事情。如果他們生病或受傷了,他們的家人會擔心;如果沒有矯正機關,這些人一次全放出來,你可能就不敢住在台灣了。所以自誇的第一步,是先認清自己工作的價值。

再來是因為我是唸心理學的背景,覺得這本書的深層其實就是在談增進「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在社會心理學很常提到,是一個人能否運用自身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某些事情、達成目標的程度。一個人透過理解自己的具體成就,願意主動分享,而且還願意說服別人理解自己的成就,其實就是在增進自我效能。所以自誇除了讓別人認識你的成果,也可以讓自己更有進步(解決新問題)的能量。

★看完這本書,現在應該說,如果各位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不吝分享轉貼。



這片大海最可怕的力量-內在原力

初次看到內在原力的標題,不曉得是在談什麼內容,作者愛瑞克解釋內在原力是透過有形或無形的影響力,進而引發他人幫助自己完成事情的能力。看了解釋,我想到一個很好的例子,《 航海王》漫畫頂上戰爭的情節是魯夫要救即將被處刑的哥哥艾斯。在魯夫救艾斯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戰友幫助他,甚至後來白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