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破局思考
大人學podcast是我通勤時候常聽的節目,二位主持人對於職場、人生規劃有很不錯的見解,他們最新的書《大人學破局思考》是在講職場怎麼運作,書名的局,有局勢、全局、格局的意思。我非常推薦給社會新鮮人讀。而我已工作十多年,擔任中階主管的角色,有時會用印證的方法看這本書,或是會針對同一個議題,反思自己是怎麼看的,我提出幾個有印證到的小故事給大家參考。
一、做人真的比做事重要嗎?常常會有同事(不分老鳥菜鳥)說這句話,但這句話不完全正確。作者說:「人際關係的本質,取決於你能否滿足所在場域存在的目的。」例如我出社會剛工作時有參加過聯誼,當天參加的異性都是大姐姐,應該是想找人結婚,所以幾乎沒人想跟我聊;後來再過了幾年,接近適婚年齡,參加聯誼時就比較多人想認真深聊。
我在職場的觀察也跟作者一樣,工作能力好,專業度高的,只要個性不要太差,幾乎都有好人緣。例如之前機關主辦採購的同事,對採購法規和流程非常熟悉,許多人都需要他的協助。他並不是特別愛社交的人,剛認識時還冷冷的不太打招呼,但是因為他常常可以幫到同事解決問題,所以他的人緣和主管緣都蠻好。
二、開會先講結論:我以前曾覺得要先把事情的脈絡講得很清楚,直到有一次我自己主持會議聽不下去。議題是討論一個個案的社會福利需求,報告人把個案的故事講得很清楚,家系圖、與父母子女關係、工作如何、居住地的狀況怎麼樣,我聽得實在很痛苦,後來直接打斷報告人,要求他先講結論:我們需要協助他什麼地方,例如安置、就業或是子女保護的部分。我發現不知道結論,就難以產生問題意識,聽了一堆也不曉得是為什麼。所以從結論講到細節,應該是大部分開會時比較適用的作法。
三、老闆(主管)很討厭意外的驚喜:如果在執行交辦事項遇到困難時,最好能儘快向老闆說明,並事先思考解決方案。最糟的作法是遇困難卡關時,卻一個人悶著不尋求協助,然後到了截止期間才讓老闆知道沒進度。我曾辦理過懇親會,因為時值盛夏,老闆要求派車去車站接送家屬。主辦的同事問了司機,認為在人力調度上不方便,懇親當日就沒有派車,老闆知道後非常生氣。平常觀察這個同事,覺得他是很有邏輯,蠻優秀的人。我在想是否能力比較強的人,反而不習慣向他人尋求協助?
四、向老闆(主管)報告解決方案時,最好準備二個以上:這是指遇到困難的解決方案,或是比較複雜的事情,要有二個以上方案,例行單純的事情不用。例如之前曾經要設計禮盒的包裝,就請同事準備二個以上設計的版本,拿去和老闆討論,老闆就可能會選其中一個,指示一些簡單的修改方向。如果一開始只拿一個版本,老闆可能會直接打槍,再交辦一些意料之外的設計方向,就會花費更多時間。我想是因為人比較喜歡有選擇,而不喜歡被強迫接受。
五、密切、主動回報:如果老闆(主管)有交辦事項,最好一有進度就先回報;甚至還沒有進度,只是做了一些調查、討論也可以回報,讓老闆知道有進展。我剛當主管的時候還沒有這個觀念,想說事情有在進行中就沒有主動講,後來老闆就暗示我可以多去他辦公室走一走。我也養成習慣把交辦的事情完成後立刻回報,老闆就不會一直在意這件事是否已經完成,等他主動問的時候,其實已經不耐煩了。設身處地當主管後,後發現有的同事做完交辦事情不會講,默默等我發現,以為我會通靈,我才體會到即時溝通是很重要的。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閱讀真正的意義,不光是獲取新的知識,而是在創造新的連結…當我們面對外部環境的挑戰時,就可以採用新的觀點來詮釋、決策、與行動。」我覺得不管是任何書,財經、科普、傳記,甚至小說,都會成為自己素養的一部分,讓自己累積更多不同觀點來決定和行動。這本談職場的書,可以直接吸收沙場老將的觀點,點破工作常見的迷思,推薦大家閱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