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最近報名一個線上講座(https://reurl.cc/8v7job),講者有一位是密涅瓦大學的教授,因而對這所大學好奇,就看了《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其中一位作者是我當中輟生輔導替代役時,帶過我的學長黃禮宏,只能感嘆偉哉禮宏。

密涅瓦的思考習慣,簡單來說就是問題解決的底層邏輯。以前大學讀認知心理學的時候,也有討論問題解決、決策、認知偏誤的章節,密涅瓦的七十八個思考習慣似乎是把各領域中與問題解決相關的觀念整合出來,讓使用者可以做出最周延的決定。書中案例很多,因為內容過於豐富,我僅能很簡略的講一些皮毛心得,請大家務必去看書。

一、批判思考:是用科學客觀的方式去分析或評估一個論點或問題。對現代人最直觀的運用就是面對假新聞的時候如何判斷。例如新聞的來源是中央社,還是某個網紅;新聞提供的數據是否使用合理的統計方式;新聞是否忽略脈絡斷章取義,或是忽略了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看法。

二、問題解決:突破現有的框架(仍在客觀、科學的原則下)來解決問題。在分析問題時,最關鍵的是問對問題,禮宏在書中寫的線上驗收案例以及廠商延誤交貨案例,我覺得非常棒。問題解決需要建立假說,這點我覺得是華人社會比較弱的,因為從小的實驗課只被設計做出和課本一樣的結果,不被鼓勵去探索、假設。我認為歷史中建立假說最厲害的人是達爾文,他僅觀察各島嶼間生物不同的外觀,就假設出演化論。後來過了二十多年,被認為是關鍵證據的始祖鳥化石才被發現。

三、複雜系統: 因為接觸過社會學,對「系統」的觀點並不陌生,系統除了研究整體(巨觀),也要研究每個成分(微觀),還有成分之間關係(因果、網絡)。裡面談到臨界點(從A系統轉到B系統的邊界)的例子很有趣,美國林業局因為對森林火災零容忍,反而造成可燃物的大量累積,以致火災的臨界點變低,發生超大規模火災,燒掉1/3台灣面積。另外還提到抗干擾能力,讓我聯想到犯罪社會學的社會控制理論,認為人是因為有一些社會聯繫(例如依附父母、正常工作),才能控制人不去犯罪。

四、決策思維:決策需要用到全部七十八個思考習慣。本章我覺得最有趣的觀念是反事實。反事實的基本定義是無法觀察到的缺失資料,例如遺失的問卷。延伸的意義是,是某個已存在的前提假設不在了,會變怎麼樣。例如台積電現在已經在美、日設廠,這樣會有一組營運數據的資料,如果有可能去建立模型試算出同年度工廠完全在台灣的話,營運數據會長怎麼樣,這就是一個反事實。作者李佳達再延伸思考,以後AI的運算能力夠好,資料庫夠完整的話,甚至可以試算出一個平行宇宙,就可以得到很多反事實。例如二次大戰如果軸心國勝利,現在世界是怎麼樣,想一想覺得很像是科幻小說的內容。

小結:這本書內容太豐富,請直接去看書。我覺得一般社會大眾讀這本書都能受益,但管理者更該讀,因為管理者位置愈高,決策影響的層面就愈大。書中的案例蠻豐富,可以大致理解部分思考習慣怎麼運用,但我覺得需要實際操作,才能真正內化這些觀念,所以如果有相關的工作坊可以參加,是未來可以考慮的方向。如果未來政府的高階文官訓練(例如主管訓、簡任訓)能納入這類課程就更好了。

身為一個父親,我也開始思考子女的教育問題。現在流水線式的教育,難以教出一個有問題意識,而且能解決新問題的人。當然,在現行教育體制取得相當成績,才能獲取不錯的資源,例如好大學的教育資源,或好學歷容易找工作。但千萬不要認為,學完這些課程內容就已經足夠了,尤其現在社會的變化快,加入AI發展之後會更快。所以建立思考、問題解決的底層邏輯,才是教育子女以及個人進修的基本目標。


圖:李佳達繪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