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三個關卡
疫情期間晚餐都在躲在宿舍吃,因為不喜歡看新聞,我會找youtube的影片來看。最近剛好看了闕又上老師介紹理財的三個關卡,覺得觀念很好,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是薪水的多寡。薪水愈多,愈有機會累積本金。我常常跟朋友分享,本業才是最大的投資,本業做好的話,每個月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表現好還有可能加薪。但薪水很高的行業(如律師、會計師、醫師、法師),往往花了非常多時間在工作上。下班之後非常累,會很想犒賞自己,花費就高,也很難有心力去學習本業以外的知識。
不過我覺得現在很多薪水一般的人,也被逼得花很多時間在工作。因為現在用Line指派工作的情況太氾濫,常常下班後也都在接受指令。老闆下班發Line的話是否要註明「已支付加班費」?
第二個是儲蓄的比例。賺的多是本事,但存的下來才是你的。存錢需要靠記帳,然後了解自己有什麼財務漏洞,可以再節約。有些人(包含我)犒賞自己的方式是買飲料、吃甜點,長久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而且還對身體不好。
第三個是投資報酬率,如果有專業知識,在股市賺百萬、千萬都有可能;但如果沒專業又all in,賠百萬千萬也大有人在。闕老師希望大家先了解自己的個性,要做主動投資還是被動投資。如果是被動投資很簡單,就是0050+SPY,再加一些國債。做主動投資的話,要學的東西永遠學不完,可以先看書理解各種不同的派別(例如動能派、價值投資派),再選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
闕老師提到有趣的點是,在美國的話,如果認識巴菲特,是會希望把錢給他管(交給專家);但在台灣,大家是想自己成為巴菲特,自己變成專家。但要成為專家,要花的時間成本和心力是非常巨大的。我認為主動投資的前提是具備金融、會計的知識,而且還對特定領域了解(例如你是台積電員工,就對半導體產業很了解)。如果不是的話其實就是在賭。所以對小散戶而言,做被動投資,或交給基金管理人是比較務實的方式。
★圖為監獄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