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收穩息

本月看了一本比較特別的投資書,學會穩收息。特別的原因是這本書介紹了債券ETF、REITs和特別股。比較少散戶會關注這三類金融商品,甚至可以說偏冷門。這本書是唯一介紹這幾類收息金融商品的專書。

這三類商品的投資報酬率其實都不高,但價位的波動相較於股票較少,所以可以拿來做資產配置的選項。投資除了股票以外搭配這些商品,總報酬率是會下降的,好處是可以降低波動。以去年3月股災為例,假設我花50萬在投資,因熊市大跌了30%,等於虧了15萬;但有配50%資金買債券的人,大概只跌了10%,變成虧5萬(因為債券是避險型商品,在股災反而上漲)。減少波動的優點是有穩定的心理繼續留在市場,不容易因為恐慌就賣在低點。當投資愈久,累積的資金愈多,一下跌就會損失愈多錢,就需要減少波動讓自己比較好睡。

最核心的配息商品是債券ETF,就是政府(主權債)或公司(公司債)跟你借錢,約定每年給你多少利息,你變成政府或公司的債主。通常可以選美國政府發行的債,或是信用評等比較高的公司發行的債,在股災來臨時比較有避險效果。一般來說買ETF都建議買市值較大的,我常常跟朋友分享目前台灣市值前10大ETF,其實有7檔是債券類(另3檔是0050,0056,50反一)。他們知道後都很驚訝,以為這些商品很冷門,原來市值這麼大。我自己目前是股2債1的搭配,心得是真的常常股漲債跌,股跌債漲,但至少可以領到穩定的配息。

REITs是把不動產包裝成基金,可以在股票市場買賣,台灣只有7檔REITs,常見的做法是把幾棟大樓、百貨商場、辦公室的所有權包在一起。如果你買了這檔REITs,就等於是這些房產的奈米房東,如果房價有漲或是有租金收益,就會變成你的利息。這個商品的優點是,用少數金額就可以當房東,當然只是奈米房東。台灣的REITs的大缺點是幾乎鎖定在台灣本土的房產,只有一檔京城樂富R1是有國外房產的。

特別股雖然叫股,但性質比較類似債券,發行的時候會直接註明每年給你多少利息。每年除息的時候,要優先發息給特別股的股東,其他普通股的股東才能分利息。和債券不同的點是,債券通常會有一個到期日,但特別股在到期的時候,公司得不回收。有的特別股還可以轉換成普通股,但通常特別股都比較貴,所以不划算。特別股的股價通常波動非常低,在除權息前可能小漲一點點,殖利率也不會很高。

我自己是只有債券ETF,對REITs和特別股還不夠了解,所以先觀察看看。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看書,資訊非常詳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

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