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地方(小說無雷心得)

「培根一碰觸到熱鍋立刻發出吵雜聲響,油脂熱烈瀟灑。我熟知妳的瘡疤,妳知曉我的痛處,揭露,踩踏,拘禁多年的話語破籠,體溫火山,嘴噴岩漿,口沫灼人。三姊妹繼續幫彼此加熱,肉香飄散。」;「T把熊蔥的味道送到他的齒間舌頭,他嘴裡長出一片森林」;「屠夫把水龍頭水量旋到最大,豬隻的血水往城腳媽、旁邊的田地流,這些祕密,也偷偷跟著血水流出去。」小說《鬼地方》的文字,美的像一本詩集,而且很有畫面感。

鬼地方是指主角的家鄉彰化永靖,我認為也是指他的家。書中用主角七姐弟和父母共九人的角度,寫出家庭和家鄉的故事。每小節往往切換不同人角度(有的是往生鬼魂的角度),而且時間跳躍,所以整本書讀起來,像在拚一張幾百片的拚圖。故事不是線性,也沒有太緊湊的情節,但卻會吸引人一直往下看,沉浸在作者描述的情境和情緒裡面。他寫的地點永靖是台灣蠻鄉下的地方,有時候看著看著,竟會浮現遠在嘉義水上外公家的畫面。

整本小說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苦。夫妻失和的苦、生活沉悶的苦、被家暴的苦、精神失常的苦、失去愛情的苦、同為家人卻無法互相理解的苦、只能偷偷相愛的苦。對一般人來說,家庭是愛,對主角的家人來說,卻是傷和暴力。小說的角色中都有邊緣感,或說像是個「他者」,阿母在生兒子之前,是最沒地位的媳婦;阿爸生病之後一個人躲到廟裡;大姐國中時就逃學去當女工;主角因為性傾向,不得母親疼愛。鬼不就是個他者嗎?作者好像是在說每個人都是鬼。

查資料時發現這是一本類自傳的小說,作者的家庭、經歷、性向都和主角有些類似,我希望作者不是真正經歷了這些事情(或類似的事),因為真的好苦。但也是因為這個成長情境,讓他得到寫作的養分。最後一個章節〈別哭了〉,也許是暗示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惟有先面對過去,才有和解的機會。

故事較不符我個人喜好的是最後帶了政治議題,這對我而言是比較突兀的(即使在那個時代合理),好像天外飛來一筆,結尾也來得比較突然。這並不影響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因為閱讀整個過程的沉浸感很好,而且耐重讀。這本書尤其適合感到孤獨的時候看,每個人都有作為他者,不被理解的時候,閱讀時就很能進入書裡的情緒。推薦大家買來慢慢品味,細細閱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

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